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591483.html
年8月30日,由敦煌研究院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共同主办的“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揭幕。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敦煌艺术主题展览,主办方选择从三个视角切入,帮助参观者走进敦煌——“经典敦煌艺术”版块将再现千年石窟艺术的不朽神韵,“藏经洞专题”版块则展示了敦煌学的博大宏阔,而“年以来的敦煌艺术手法与精神”版块更是展现敦煌艺术的现实活力,可以说是一场结构多元、内容丰富、古今集合的艺术盛宴。
莫高窟第窟(复制窟)内景(西魏)而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此次展览还将第一次系统呈现了常书鸿、董希文、孙宗慰等37位艺术家的70余件作品。这其中,常书鸿老先生便是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的敦煌莫高窟的第一代守护者,原本在法国拥有美好前程的他,因为一部《敦煌石窟图录》决定在中国最混乱的年代回国走进敦煌,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莫高窟。
而此次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常书鸿全集》,是在年敦煌研究院出版的《常书鸿文集》基础上、在他女儿常沙娜的支持下重新整理编撰而成的一套集科普、论文、书信、对话、画作为一体的艺术类专著,而作为该文集第三册的《敦煌彩塑纵论》,不仅使我们有幸再度聆听常老的讲解,领略敦煌彩塑、图案以及服饰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我们能够伴随着悠悠铁马风铃声,跟随常老重回那段虽无比艰辛,却又充满了激情与喜悦的敦煌岁月。
作为敦煌莫高窟艺术宝藏中的一部分,彩塑无疑是极其特殊的存在。它虽然源自以雕刻为主的印度石窟艺术,然而敦煌地区多沙土、变质砾岩的自然因素,使得传统泥塑最终代替了石刻,成为了造像艺术的核心;同时,注重神态、服饰刻画的写实风格以及随类赋彩的着色手法,使得它无法像古代石刻纪念碑一样暴露在室外、耸立在海边或沙漠之中,反倒与富丽堂皇的建筑内部更相得益彰。
虽说魏、隋早期敦煌彩塑中多见犍陀罗式和笈多式等外来造像艺术的影响,然而其不同与印度石刻所表现出的“朴质、厚实、恬静、健康”的造型特质,却是中国所特有的。事实上,中国的艺术家一直在尝试将自身的民族传统与之融合,而不同时期的敦煌彩塑,也向世人展现了莫高窟彩塑的“本土化”之路——
从最初在精与简、粗与细的节奏调配上展现出的智慧,到更加写实的风格、更加精美的细节刻画,直至最后唐代艺术家创造出面相更加温和乐观、体态也更为委婉多姿的作品,敦煌的彩塑在彻底摆脱印度造像艺术影响的同时,也注入了艺术家们对对现实生活美的追求,使之不再是冷冰冰的塑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佛,而是更像天真美丽的少女,更像是结实勇敢的壮士,充满了活人的气息和美好的生命力。
这些彩塑中最为特别的,当属那些刻画高僧的作品。他们原本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却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和解决宗教上的种种疑问,不惜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与饥渴孤寂抗争,使自己最终磨练出了钢铁一样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相较于佛与菩萨的神话故事,他们的经历反倒更能让人感同身受,也更能感受到那种王者归来时的平静、安适与美好。
而从整体洞窟艺术的角度看,莫高窟无疑延续了中国艺术“绘塑不分”的古老传统,生动地将建筑、雕塑、绘画三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交相呼应、互相依存的整体。
譬如有些菩萨、天女的飘带,绕在肩上、臂上是立体彩塑,当延展到墙壁上时便成了同色彩绘壁画。有些佛龛会将最为核心的人物以彩塑形式呈现,而其他配角则直接绘制在墙面上。而龛楣图案、藻井图案与石室建筑的梁枋、斗拱图案互相结合,更是将整个空间串联起来,使来访者在踏入的瞬间,便立即坠入一个个充满独特魅力的艺术空间。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便是附录2收录的《铁马响叮当》及《铁马响叮当——敦煌的春天》两篇自传,讲述了常老与绘画结缘、与敦煌结缘的始末。
绘画可以说贯穿了他的一生。从最初给画画片的三叔帮忙贴补家计,到后来前往染织科学习、参加由丰子恺等人组织的西湖画会,再到抓住机会前往巴黎学习西方绘画,考上里昂中法大学公费生,并成功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继续深造……这一路走来,他不仅始终热爱着绘画这件事,同时也比别人更努力、更用功。
而这一切的付出也让他在巴黎绘画界崭露头角、站稳了脚跟。他不仅连续四年获得当时学院派最权威的巴黎春季沙龙的金银奖,多幅油画作品还被巴黎现代艺术馆永久收藏。
然而随着“新现实主义”的兴起,近代法国绘画步入了迷茫期,身处其中的常老自然希望能为自己的艺术寻找新的出路,也就在这时,一次与《敦煌石窟图录》偶遇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一直盲目地崇拜西方文明,却忽略了最具价值同时也是最震撼人心的艺术,就在自己离开的祖国。倘若说,当时的法国画家试图通过前往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汲取养料、追寻真理的话,对于常老而言,他的下一站除了敦煌,便别无他处。
年常老肩负着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的重任,经过几个月艰苦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盼望已久的敦煌莫高窟。然而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接踵而来,这里不仅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物质极其匮乏,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可能会对莫高窟造成破坏的天灾人祸,在他的回忆中,经常出现工作人员因无法忍受而离开的事情,甚至连他的第一任妻子也选择不辞而别,唯有他一人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
常老对敦煌的爱之深,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是佛教徒,我也不相信转世,但如果真有机会重来这个世界的话,我将还是敦煌常书鸿,我要继续完成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
倘若没有常老存在,没有人知道,当年经历过战乱的敦煌莫高窟的命运会是怎样的。而他所做的不单单是保护,他还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将那些穿越千年时光的画作记录下来,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窥见这一尘封在荒漠中的世界瑰宝。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出版《常书鸿全集》的过程中,编辑在文字的校对方面非常用心,特别是在附录二的回忆录中,对于很多国外艺术家及其作品名的翻译,既出于对常老的尊重保留了当时的译法,同时又为了方便读者以括号的形式加以说明。另外,对于个别不准确的史实和表述,则采用了“编者注”的形式予以辅助说明。
若说本书有什么不足的话,那便是佐证文字的图片以及照片相对匮乏。事实上全书仅有附录一中涉及了敦煌彩塑和壁画的照片,而其他篇章均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这使得不熟悉敦煌的读者,很难了解常老如数家珍的那些洞窟具体是什么情况,哪怕他已尽可能用文字去描绘自己的感受,但是对于读者而言,缺乏画面的辅助,并不容易有身临其境之感,自然共鸣也会弱很多。另外,附录一部分虽配有极其精美的图片,但是由于排版时存在文图跨页的问题,也对“对照图片品读常老的文字”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或许在本书下次再版时,编者能从这些角度进一步改进,使得常书鸿先生的文字焕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敦煌三书: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壁画漫谈+敦煌彩塑纵论(随书附赠明信片3张+书签2张+海报1张)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4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