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须读五车书一首劝学诗,显示杜甫对天下

白癜风的防治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40524/4394399.html

唐代宗永泰元年()的四月,名震西南的剑南节度使、成都尹、也是诗人的严武暴病去世,年仅四十岁。他的英年早逝,对于五十四岁的诗圣杜甫来说,绝对是个噩耗。

作为杜甫的好友和领导,严武于公于私都给了杜甫极大的关心和爱护。杜甫的工部员外郎职务是严武向朝廷举荐才获得的;成都的杜甫草堂是严武和杜甫的亲友们一起帮忙建造的;在生活上严武也给予了杜甫很多额外的补助,这使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在成都能过着悠然闲适的生活。

严武去世之后,他手下的将领们为了争权夺利,互相攻击,使成都的局势大乱。最重要的是没有了严武的接济,给杜甫全家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无奈之下,杜甫携家带口地离开了成都,乘船沿江而下,一路辗转,于年的春末,到达了夔(kuí)州(今重庆奉节县)。

夔州的刺史兼御史中丞柏贞节(柏茂林)以前是严武的下属,他和杜甫是老相识了。他非常赏识杜甫的才华,钦佩杜甫的为人。对于流浪而来的杜甫,柏贞节更是照顾有加。他利用自己的职权给了杜甫一份工作,让他照看位于东屯的一百亩公田,使杜甫成了国家公职人员,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

柏贞节还帮助杜甫租赁了几间草屋,买了四十亩果园,使杜甫一下子翻身当了庄主,杜甫雇了几个长工和仆人,管理果园,养鸡养鸭,种菜卖果,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不仅是衣食无忧,还存下了不少的积蓄,达到了小康的生活水准。

生活稳定富裕了,人的精气神就好,精气神提上来了,杜甫的创作灵感也犹如泉涌一般。在夔州生活的这两年,杜甫才思井喷、佳作频传,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时期,一共作诗达首之多,数量占了杜甫现存作品的三分之一。

对于自己的恩人,杜甫心怀感激、不吝笔墨,在《园人送瓜》一诗里,他夸赞道:“江间虽炎瘴,瓜熟亦不早。柏公镇夔国,滞务兹一扫。”在《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里,杜甫写道:“极乐三军士,谁知百战场。无私齐绮馔,久坐密金章。醉客沾鹦鹉,佳人指凤凰。几时来翠节,特地引红妆。”

这年的秋天,杜甫创作了他的七律代表作《秋兴八首》,诗中名句迭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等,杜甫将个人的身世与国家的盛衰联系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这位老人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

来夔州第二年的重阳节,杜甫不顾自己疾病缠身,他依然按照习俗登高踏秋,他登上了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远眺,百感交集,写下了杜甫的巅峰之作《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明朝著名的学者、评论家胡应麟在《诗薮》里高度评价这首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大历三年(年),杜甫人老思归,准备回河南老家。他离开了夔州,乘船沿江而下,来到了岳州。到了岳州,怎能不登上大名鼎鼎的岳阳楼,怎能不留下到此一游的诗呢?《登岳阳楼》抒发了杜甫登楼赏美景,也不忘忧国忧民的情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年后,年的冬天,杜甫在一条由潭州往岳阳的小船上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在夔州期间,杜甫为一位柏学士写了几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其中著名的一首劝学诗:《柏学士茅屋》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这位柏学士是何许人也?史料上没有确切的记载,我们现在无从查证了。不过诗中的首句“碧山学士焚银鱼”,可以告诉我们,柏学士以前应该是官居五品以上的朝廷官员,因为唐朝官员的服饰,等级森严,有着严格的着装规定,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可以佩戴的银质鱼章。

从杜甫的另一首诗《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哀弦绕白雪,未与俗人操。

野屋流寒水,山篱带薄云。静应连虎穴,喧已去人群。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萧萧千里足,个个五花文。

由“叔父朱门贵”这一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柏学士的叔父应该就是夔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柏贞节。

再从《寄柏学士林居》:

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学士亦奔波。叹彼幽栖载典籍,萧然暴露依山阿。

青山万里静散地,白雨一洗空垂萝。乱代飘零余到此,古人成败子如何。

我们可以知道,柏学士以前也是一位朝廷官员,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许多地区被安禄山的叛军所占,因此一些官员都失去了职位,这位柏学士也没能幸免。

为了躲避战乱,柏学士前来夔州,投奔他的叔父柏贞节。不知是什么原因,柏学士没有继续从事公务,而是选择在险峻的深山之中搭建一处茅屋,在这里继续刻苦读书。

由于和柏贞节的关系,杜甫认识了柏学士,两人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以上杜甫给柏学士的诗中可以看出,杜甫多次到过柏学士的山居。为了鼓励柏学士,杜甫写出了《柏学士茅屋》这首劝学诗,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题柏学士茅屋》,意思是写在柏学士茅屋里的题壁诗。

诗的意思浅显明了: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他在险峻的碧山里搭建了茅屋,隐居其中。虽然生逢乱世,他仍然像汉代的东方朔那样用足三冬来刻苦攻读,尽管柏学士青春年少,却早已读破万卷书。

屋外满天的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天的溪水如决渠一样地顺着道路湍急流去。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是从勤奋辛苦中得到,有志的男儿应当奋发有为去博览群书。

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杜甫写这首诗时,已经是五十六岁的老人了。作为一位阅历深刻,履历丰富的老人,他对于人生的认识,对于读书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更加的清楚。

富贵是指经济上富足、宽裕,政治上地位崇高、显贵,这是每个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富贵怎样获得呢?孔老夫子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首先排除了用不正当手段来获得。

正当获得富贵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继承,如果你命好,出生在帝王将相这些富贵人家,很自然你就拥有了富贵。再一个就是付出勤奋和辛苦,通过读书来参加求取功名,获得富贵。杜甫告诉我们,这世上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荣华富贵亦是如此,都是从勤苦中得来的。

哪怕是生逢乱世,身居茅屋,也要眼光长远,不要被眼前暂时的不利局面所困,不能忘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未来可期,总有云开雾散的那一天,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不要留下“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后悔。

读书要一个勤劳漫长的过程,不要荒废任何时光,即使寒冷的冬天,也要三冬用足。读书要趁早,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学习的大好时期,广泛读书,要读万卷书,这样才能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这样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首诗里自豪地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宋真宗赵恒在《励学篇》写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古时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这不仅是杜甫对柏学士的谆谆教导,也是对天下学子的殷殷期盼,好男儿当如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