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之前读《小学馆大百科:恐龙》觉得特别好,所以看到《小学馆大百科:哺乳动物》上架,直接立马下单,果然不负期待,大开眼界。
《小学馆大百科:哺乳动物》基于DNA分析的分类法,收录多种哺乳动物,配有余幅手绘图和高清照片,文字和插图相互支撑,方便读者最大程度吸收有关哺乳动物的科普知识,培养研究思维。
作者小学馆创建于年,现为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之一。《小学馆大百科》系列累计销量超过万册,是日本卖得最好的百科图鉴系列。本书中文版为初次引进,特别加入中国哺乳动物内容。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颖奇审校,中科院动物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审定。所以家长们大可放心准确性。
下面从三方面介绍一下这本书。
三套目录
读过科普书的读者,一定见过两套目录,前面按照章节内容排版的目录,和书后的索引目录。也就是说,一个是为了内容逻辑,一个是为了查找方便。
但《小学馆大百科:哺乳动物》不一样,除了索引目录,它在最前面直接设置了两套目录,一个是按照哺乳动物的生物种类分类,一个是按照动物的有趣内容、地理位置、作用等来分类。
两套目录都有对应的页码,但生物种类分类是按从前到后排列的,另一个则不是。也就是说,作者在编辑完这本书后,又重新做了一套目录,方便小读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熟悉的内容。
所以,如果为了好玩,可以按照第二个目录的顺序来看;如果为了严谨地学习生物学知识,可以按照第一个目录来看。通过这种方式,这本书不仅适合更宽的年龄群体,也会吸引到更多的小读者。
这就好比说,同一篇文章,如果是为了考试,我们不愿意读;如果是自己闲来无事,那读来就觉得挺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本书用三套目录的方式,先把孩子吸引进来,然后把知识传授给读者。
特色阅读
我们大人有了一个新东西,会先看说明书。阅读《小学馆大百科:哺乳动物》前,也建议先看看“阅读方法”。这本书介绍了动物的形态、食物、栖息地、濒危状况等信息,还有余幅插图,如此多的信息在一起,却不乱,靠的就是这个“说明书”。
不要担心这本书的内容太过深奥,书中的内容做到了严肃科普与有趣知识并行,这些有趣的知识,不仅让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也增加了很多聊天的话题。
就拿我们熟悉的树袋熊来举例,书中介绍:
树袋熊每天的睡眠时间长达20小时,由于它们很少活动,鸟类经常啄取树袋熊的毛来做巢。
树袋熊宝宝断奶期的食物是妈妈的排泄物,因为排泄物中含有消化桉树叶所必需的微生物。
在夜晚的动物园,人们能够观察到树袋熊在地面来回奔跑。
讲真,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树袋熊还会跑哈哈,毕竟印象中它们的动作总是慢慢的。
除了小知识,这本书还有一点非常好。科普书籍都会介绍尺寸,但说实话,很难记住,也不直观。而这本书在介绍每种动物的时候,都把成人和儿童放在页角,直观对比人类和动物的大小,印象深刻,也便于理解。
比如,我只在电视和网络上看过袋鼠,印象中壮如拳击手。而这次在《小学馆大百科:哺乳动物》看到对比图,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毛尾袋鼠只有人的头大,而东部灰大袋鼠比人还高。
既然提到袋鼠,我正好问你个问题,中国怎么没有袋鼠?
书中也给出了答案,这是板块漂移和物竞天择的结果。这不仅是一本动物科普,也是一本历史科普。简洁的文字和直观的配图,极大提高读者吸收内容的效率,也扩展了知识的广度。
巧思排版
在上面两部分,我分别介绍了在目录和内容上的专业度,现在想从巧思的角度来聊聊《小学馆大百科:哺乳动物》。
自带书签。这本书有页,每一页的内容都非常满,很难一次性读完。我刚开始读的时候,要去吃饭,手忙脚乱找书签后,才发现这本书竟然自带了书签,这种贴心的设计并不常见,却极大提高了阅读舒适度。
侧边用颜色分类。这本书介绍的哺乳动物多达种,分类多达几十类。每次都翻目录未免有点麻烦,而书页侧边的颜色,可以帮助你快速找到想要找的内容。或者,也可以和孩子商量好,今天我们只读这个颜色的内容,以避免耽误睡眠时间,或对眼睛不好。
互动专栏。其实这部分不算独创,但还是想拿出来说说。书中设置了一些互动性很强的专栏,内容包括互动问答、小实验等,这些互动可以吸引读者持续阅读,增强专注力,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思考能力。长期来看,能够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
虽然我的专注力很不好,但读这本书却非常投入。我在读完这本书后,甚至主动去了动物园,要知道,我已经20多年没去过动物园了。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提高专注力,对动物感兴趣,亲近自然,这本书会是非常好的选择。
写在最后
《小学馆大百科:哺乳动物》呈现了哺乳动物的演化、分类、体征、习性等各方面知识,引导读者关爱生命,敬畏自然,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科学严谨。而这些,刚好是热爱生活、踏实学习的根基。
¥20浪花朵朵正版小学馆大百科(全3册)哺乳动物+花的世界+恐龙7岁以上动物百科少儿科普图文百科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旗舰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