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春风以绵柔之情,用前沿成果,育曲园学

小孩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23.html

金桂飘香,硕果满枝

先贤圣哲的思想化为墨香和书香

点点滴滴濡染着曲园的一草一木

她的言语化为春风和细雨

无声无息敲响知识的殿堂

浸润学子心房

传道、授业、解惑

曲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包颖老师

在二十三年的教学生涯里

引导学生走进学术殿堂、追求人生梦想

给学生选择未来的机会

年,跨越大半个中国,包颖从草原大地来到了孔孟之乡,在曲阜师范大学开启了自己的教学生涯。二十三年来,包老师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作为专业骨干教师,她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刻苦钻研专业,开拓创新,逐渐成长为一名集研究和学者于一体的综合型教师。

提前来到教室、调试好设备,包颖在教室等待学生们的到来。这样的场景是她生活中最常出现的片段。对于包老师而言,教学始终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而三尺讲台,更是她离不开的地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确保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与时俱进,包颖老师仍然坚持重新备课,不断尝试将真实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在黑龙江酸汤子事件发生后,包颖老师便及时添加了关于酸汤子的介绍,并扩充了其他可能有毒的食物,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学生到老师,包颖不变的就是认真与耐心。于她而言,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教学方可以视为成功。

三个层次、九门课程,在本硕博不同的培养阶段,包颖老师开设了不同的课程,也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培养有着独到的见解:“研究生阶段跟本科生阶段的培养方式、培养目标都会很不一样。本科生阶段,应该向他们展示学术是什么样的,他们中间有少数人会选择成为学者;研究生阶段则是为了培养学者、研究者。每个人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所以更多的是给学生选择未来的机会。”

包颖一直注重以兴趣为导向。当本科生遇到感兴趣问题时,她便抓住机会,先帮助他搜集一些相关的科研文献,教给他如何看文献,然后再展开后续学术上的指导与交流。针对研究生的培养,学生的研究课题也是根据个人兴趣出发,“有兴趣为出发点才能更好地坚持下去。”每周会有组会,分享讨论自己的科研成果。

“包门弟子”非常团结互助,师门关系融洽,学术氛很浓厚。如果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师门小组成员也会共同帮助寻找方法,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无法找到的数据,也会通过师门群,寻找已经在中科院或双一流高校工作或在读博士后、博士的同门师哥师姐们帮忙,共同解决。

“大学是一个能够塑造人、改变人的地方,相比大学本科,可能中学阶段的孩子更容易受影响,想要在一个人的本科阶段改变他确实很难,但是我仍然会尝试在某些层面影响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包颖始终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认真钻研教材,注重基本理论同时,时刻不忘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制度等德育教育融入教学,并能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合格人才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

二十三年如一日,桃李丰收满天下。包颖不但为山东省培养了大批热爱生命科学的师资力量,同时也为全国各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科研后备人才。目前,包颖培养的多名研究生因为出色的研究能力而被中科院植物所及国内著名高校如广州医科大学聘任为教授和副教授,其他研究生也都成为山东中学师资中的骨干力量。

学生更像是自己的孩子

一份毕业礼物,打破了疫情当中沉闷的生活。包颖老师认真地为每一位学生留言、祝福,还特地给学生们的信封里放上了精美的书签:“书签是曲师大的树叶,我们都非常感动。”每一个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浸润了老师的心血,老师的告别方式温情却不伤感,温暖每个同学的心灵。

课堂上的包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这源于生物学科的魅力,也得益于老师的技艺。在课堂之外,包老师扮演的是“知心姐姐”的角色,耐心的解决同学生活和教学上的每一个问题。同学们私下称包老师为“生科院女神”。

“包老师买了一大包零食,我都提不动,最后还是找同学帮忙拿的。”一位研究生师姐想起自己在疫情期间提前返校做实验时的事情,记忆犹新。正值学校封校,包老师怕她们外出不便,就提前给同学们买了很多吃的。在老师眼中,学生更像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悉心抚育的小树苗。

包老师的声音总是温温柔柔,让人沉醉,而包老师的人格魅力,也令同学们深深折服:“包老师是那种人淡如菊的性格,我们有时候找她谈心、谈一些事情,老师都是细心开解,而老师那种经过岁月沉淀的气质,也让我们受益良多。”学生们都知道她会养花、养鱼,等到花朵全部盛开,还会发朋友圈。包颖老师热爱生活,心向阳光,注重生活的品质,她认为,不论是生活还是教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科研是乐在其中的事情

在包老师办公室的窗边,养着一排茁壮青翠的植物,其中最显眼的是一株棉花,这株棉花已经结出一个小花苞,深得包颖老师的喜爱。棉花不仅在生活中陪伴老师左右,在科研项目上也是大展身手。此前,包颖老师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Unravelingcisandtransregulatoryevolutionduringcottondomestication(揭示棉花驯化中的顺反调控进化)”的学术论文,这是包颖老师于棉花驯化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次突破性成果。

在科研上,包颖注重教学相长,以植物进化研究为主线,聚焦棉花、水稻等重要农作物以及它们的野生近缘物种开展研究工作,巧妙的将宏观和微观研究进行良好整合。在理清物种亲缘关系、追索谱系来源以及确定物种多样性水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基因、基因家族、基因组和转录组等的对比研究,力图阐明植物在自然选择、人工驯化或环境胁迫等多种选择驱动下引发表型和群体遗传结构改变的微进化过程和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其研究结果对于拓展植物进化生物学理论、提升驯化农作物遗传育种水平以及重要野生物种种群维持和保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先后主持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6项教育部、山东省等的省部级项目。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高水平的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

谈及科研,包颖老师并不认为这是困难枯燥的事情,保持兴趣和热爱,会让科研变成乐在其中的事情。“天人菊”课题实验组,便是散步出来的产物。在一次包颖老师和先生散步的时候,注意到了公园里的天人菊,这种花的花色分布很不一般,有全黄的,全红的,二分之一红,二分之一黄的,还有三分之二黄,三分之一红的。包颖老师非常好奇这是什么机理,于是带着学生展开了关于天人菊的测序以及后续的实验,完成了测序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永远保持好奇心,才能领略生物学的魅力。

生物科学方面的实验,步骤繁琐,周期较长,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做了很长时间不出结果的实验,包颖老师谈到科研中的困难,分享了她自己的心得:“肯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时候最首要是调整心态,寻找问题。但一定要坚持,要持之以恒。”

做研究,要有热爱,要有足够的兴趣爱好支撑。就像包颖老师教导学生的道理一样,她也怀着满腔的好奇与热情,在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筑梦六五载,今朝谱新章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成于责任,久于传承。无声的岁月里,包老师是无数曲园学子逐梦路上的“护梦人”。谈及对学生的希冀,包老师说:“希望涌入人海的他们,各有风雨灿烂。”包颖老师眼底映的是土地中的植物,心中系的是阳光下的学生。作为研究者,她的棉花开在学术前沿,作为园丁,她如春风化雨哺育茁壮的青苗。

筑梦65载,且看今朝再谱新章。桃熟流丹李满技,不辞辛劳路漫漫。种花容易树人难,英才济济满人间。值此曲园六十五周年华诞,包颖老师也为学校送上真切的祝福。

00:58

RECOMM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