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生物展”现场。策展方供图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25日电(记者宋宇晟)“书中寄居着很多以黑暗和文字为养分的‘生物’,它们是隐秘的时光往事,它们是离散的生活轨迹,它们都是曾经对人类很重要的存在,被珍藏,然后被忘记。”5月上旬,一场“书中生物展”在北京举行。策展人羊顿选取了四十余件二手书中夹着的“生物”展出,而每一件“书中生物”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
曾经夹在书中的一封信。策展方供图
书中会有什么“生物”?
你在书中会夹什么?书签之外,还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有人会在书里面夹自己的涂鸦、书信、车票,有人夹了英语六级成绩单或者户口本,还有膏药、骨折的诊断证明……
羊顿告诉记者,她还看到过一份离婚协议书夹在刘若英的《下楼谈恋爱》中。“我们本来是希望这件‘书中生物’能展出,但它的主人觉得‘离婚毕竟不是什么太好的事,就不参与展览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自己的“书中生物”以及当时的那段经历这么在意,另外一些人“完全不care”。
夹在书里的一封做成“入职申请表”形式的情书。策展方供图
“我们展品中有一个女生之前某一任男友求交往的信,那封信做成了简历的模样,上面写着‘求职简历’、‘应聘XXX之男友’,还有自己的姓名、身高以及对自己的评价。”羊顿说,工作人员当时征求那本书的主人是否可以展出这封“简历”。“那个女生说,你们不要把我的名字露出来就好。我们说那个男生的呢,因为还贴了照片什么的。她说那个无所谓。我们又问她展品在展览结束后是否需要寄回。她说不需要了,你帮我扔垃圾桶吧。”
有人在书中夹了元钱。策展方供图
还有一些人“心大得可以”。羊顿在收集“书中生物”中碰到过一本《算法导论》,书里夹着的东西是元钱。展览的“标本描述”中这样写道——把红包夹进这本神教材的最后一页,作为看完后给自己的奖励,然后红包就在这本书里住了很久,从未参与过任何算法。
“我们看到夹着钱就跟那本书的主人联系了,然后支付宝给他把钱打了过去,实体版的两千块就留下了。”羊顿说。
曾经放在英文版《彼得潘》里的一小本大悲咒。策展方供图
“书中生物”背后的故事最动人
事实上,这些展品的收集已经持续了一年时间。羊顿在一家线上二手书店工作。入职公司的每位新员工都必须要去体验一下做店员,“就是给收上来的二手书做清洁、审核,我去的时候,就遇到了‘书中生物’”。
“那是我第一次遇到‘书中生物’,觉得真的挺有趣的,而且你会想为什么这个东西会夹在这本书里,会勾起你去想背后的故事。”她说。
她还记得,当时遇到的是“英文版《彼得潘》里放了一小本大悲咒”。
当然,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她自己也并没有想到会将这些东西做成展览。“后来是因为收集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也会跟一些用户去沟通,知道了这些物品背后一些有趣的故事。”
展览现场的观众留言板。策展方供图
在羊顿看来,这些物品背后的故事——人与书之间,通过一个物品呈现出来的故事——是“最动人的”。
因此,她在策展时,特意将“书中生物”与“它的母体”——那本书,放在了一起,并在介绍中写明它们的故事。
“我记得有一个用户在留言区写了一封信给这个展览。他说,看这个展览的时候就觉得很奇妙。这些物件的主人可能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这些展品现在在做什么。但他作为一个陌生人站在这里正在读物品主人的故事。”
遗忘在书中的合影照片往往是已分手的写实。策展方供图
“书中生物”有“生命”吗?
羊顿觉得,每本书的背后都可能有一段故事。而这正是这些“书中生物”的“生命”所在。
“一本书如果堆在角落里,任由它落灰,里面夹着的物品也就沉睡了。只有当这本书流通起来的时候,书,包括书里的物品,才会获得新的生命,每流通一次就会获得一次新的生命。”
她告诉记者,策展的初衷并不是希望大家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