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造丨飞针走线绣出抽纱瑰珍指尖技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627/6359009.html

在用户名为“国华即墨花边”的抖音直播间里,一位女主播正热情详细地向网友介绍即墨花边的历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签吸引了不少网友的   起源:传承几百年的“小扣锁”与“绣花”技艺

  据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任华介绍,即墨花边是一种在青岛即墨地区传承了几百年的单线织绣技艺,又称即墨镶边大套,主要原料是优质亚麻布和特制丝光线,色泽以米黄、漂白为主。

  其基础技艺源于鲁绣,与即墨西北地区的“小扣锁”结合,又吸收了欧洲在纸上绣花、抽纱等工艺特点,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一针网、二针网、三趟布、四角花、缠柱代锁、搁边、代边等80多种针法为一体,是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两种工艺的完美融合,素有“抽纱瑰珍”的美誉。

  早在乾隆年间,即墨西北地区便已广泛流传着“绣花”和“小扣锁”的技艺,当时,广大农村妇女绣织的鞋面、枕头、嫁衣、戏装等做工精巧,花样繁多。在布面上的刺绣称为“绣花”,绣品清隽淡雅、质感逼真、风格粗犷中见精微。这部分绣完后,在布的反面按照图案把布镂空,再用针线把镂空的部位连接起来,这一工艺称为“锁绣”,又叫“小扣锁”“捏绣”。

  之所以又叫“捏绣”,是因为妇女用针把一块带着图案的布别在裤子上,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厅堂院落,一只手捏着,另一只手随时就可以绣,非常方便。“绣花”和“小扣锁”技艺结合,形成了即墨花边的雏形。

  发展:中西合璧改良花边的工艺和图案

  19世纪初,即墨手工艺人引进意大利花边在当地生产,并结合民间编织、刺绣的特点,从工艺、图案方面不断改良即墨花边。

  以往在布面上刺绣完成后再镂空,需要在布的背面用剪刀掉多余布料,比较费时费力。即墨人学习借鉴了欧洲在纸上绣的技法,与在布面上绣相比,只需按照图案刺绣,将纸抽去,就形成了“锁绣”的部分,省去了用剪刀镂空的工序,再与布面上的刺绣拼接,就形成了完整的作品。

  传统刺绣的图案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花卉等为主,即墨花边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图案式样,融入几何图形,形成了上百种图案样式,呈现出几何图形之美、对立统一之美、中西合璧之美。

  与此同时,即墨花边手工艺人卢忠溪、于德和等人先后到英国传教士在烟台创办的仁德洋行当花边工人,集当时烟台、威海各类花边工艺之大成,回到家乡创办了私营花庄,进行花边经营和织绣技艺传播。年起,公私合营,多个私营花庄合并创立了青岛即墨花边厂,此后,即墨花边的发展蒸蒸日上。年,即墨花边获得名牌免验出口的美誉;年,即墨花边被山东省第二轻工业局评为名牌产品;年,即墨花边被省经委命名为全省优质产品。

  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军是土生土长的即墨人,他出生在一个花边世家,其外公是上世纪20年代学成归来创办私营花庄的第一代传承人。王军幼时跟外公生活在一起,随处可见即墨花边的身影——台布、沙发套、床套、门帘、蚊帐上都有花边的装饰,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即墨花边有特殊的喜爱之情。高中毕业后,年,美术专业的王军考入即墨花边厂设计科,成为一名花边设计师。

  荣耀: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奖

  伴随着花边工艺的成熟,即墨花边也走步入了巅峰时期,即墨地区有50余家花边小型企业、十几万人从事花边产业,研发出台布、餐套、床罩、沙发套、衣领、伞面、钢琴罩等十几个品种、多种花色和规格。

  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奖的作品“平安如意”(台布),是即墨花边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形象地展现出即墨花边中西合璧的特色和设计者创作的巧思。该作品由花边手工艺人于德和创意设计,尺寸是×厘米,以花瓶为主要创作题材,图案分内外层对花瓶进行布局。花瓶寓意为“平平安安”,外层8个花瓶寓意为“发”,内层4个花瓶寓意为“四季平安”,整体寓意为“四平八稳”“四通八达”,花瓶外间杂点缀的向日葵寓意为“欣欣向荣”,反映了人们对平安生活的美好追求。

  据了解,这件作品由即墨的四位织绣工匠用时5个多月协作完成,运用了抽纱、刺绣、花边等织绣工艺,搁边、代边、织密布、绞柱等10余种编织技法和插花、行梗、锁边等刺绣针法,仅一个不算复杂的鱼鳞扣就要绣上五六十针。工人不仅需要掌握多种技法,还要熟练运用,做出的花边才能均匀、美观。

  令人称奇的是,整个作品看起来仿佛出自一人之手、一根线从头贯穿到尾,花边各部分拼接的地方看不到任何接头。任华介绍,即墨花边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一个作品通常由多人完成,却看不出接缝。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就在花边各部位拼接之处留有余地,专门的工人将花边和刺绣连缀成套,使两种不同的针法虚实照应,呈现出浑然一体的效果。

  远远望去,整个作品上的向日葵富有层次感,宛如浮雕。这便是“搁边”工艺在即墨花边中的应用,“搁边”技艺堪称即墨花边最核心的技艺,在整个花边作品拼接完成后,需要由专门的工人在想凸显出来的图案上进行二次编织,让这部分看起来像浮雕一样富有立体感。

  据王军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没有自留地,也养不了鸡鸭等家禽,但是妇女可以做花边补贴家用。当时即墨的工资水平约12元/月,做花边一天能挣1.5元。当时流传着这样的俗语“不用油,不用电、一天能赚一块半”“男人再能干,不如娶个瘸老婆在家做花边”,都反映了花边对于当时即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当时的花边厂是即墨经济的支点,养育了好几代人。”

  寻路:即墨花边厂破产后花边企业夹缝求生

  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下,机绣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即墨花边手工制作技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即墨花边的从业人员、生产企业锐减。因产业整合度低、后备人才匮乏,加之推介宣传不足、市场开拓乏力,即墨花边一度陷入困境。年,青岛即墨花边厂因生产难以为继而破产。

  即墨花边厂破产后,即墨花边面临工艺失传、传承断代、濒临衰亡的困境。王军深知花边行业重在设计,他怀着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之情,重新寻找即墨花边的出路,于年创办了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

  设计师出身的王军始终在传承和创新之间探寻变革的路径。他打造了“即花”品牌,但传统的图案样式难以满足年轻人的审美需求。他将花边创新融入时尚元素,如熊猫、鱼等,目前已形成上千种图案式样,还开发出带有即墨花边的装饰画、十二生肖团扇、书签、香囊、改良汉服等文创产品,满足更多群体的消费需求。

  以往即墨花边布面上刺绣的部分多用纯棉、纯麻的布料,不太容易打理。经改良后的仿棉、仿麻布料在保证质量和美观的前提下,直接放入洗衣机水洗晾干即可。

  即墨花边制作费时费力,产量难以保证,王军提出“化整为零”,在设计时将大幅的作品分割成更小的尺寸,由多位工人合作完成,缩短了近一半工期,以往3个月完成的作品,现在仅需一个半月就能完成。

  改良后的即墨花边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设计、刺版、排版、整料、蓝印、裁剪、花边加工、镶边、抠边、漂洗、整烫、包装等,最核心的花边加工环节仍全部由手工制作完成。企业先后在即墨、莱西、莱阳等地建立起25处镇(村)花边加工站,将即墨花边初级手工产品的生产、加工全部下放到镇(村)花边站,从事花边手工编织的农村妇女达多人。

  即墨区温泉街道宫家村是25处镇(村)花边加工站之一,据该站点的负责人王佩霞介绍,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把花边订单和图样分派到村里,最多的时候每批订单有几百件。村里的花边手艺人根据图样进行制作,按件挣取加工费。除了常规的台布、床上用品,目前还有福字等创新产品,一个手艺纯熟的手工艺人一天能制作两个福字,完成首批样品每天能收入五六十元。多年来,王培霞帮助周边15个村庄近百余人再就业,一年制作花边数千余件。

  凭着精湛的花边制作技艺和稳定的产量,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花边产品也出口到欧美及中东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业内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年产值超万元。

  复兴:入选非遗名录乘电商东风开辟国内市场

  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后,王军为申报即墨花边传统手工艺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对民间花边老艺人及口述资料进行系统记录和整理,对花边技法、针法进行抢救性保护等。据王军介绍,六针网这种针法在花边发展的过程中濒临失传,但他了解到即墨区温泉街道的大海南村还有村民会这种针法,他就多次到村民那里去学习,让六针网的针法成功“复活”。在政府支持下,王军有针对性培训新一代花边编织传承人,扩大花边从业人员队伍,目前即墨花边已经有了第四代传承人。

  、、年,即墨花边手工编织工艺分别入选即墨区级、青岛市级、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6月,作为鲁绣的一种,即墨花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为宣传推介即墨花边,企业为即墨花边传承发展搭建多功能平台。企业将原先多平方米的旧厂区改造升级为青岛国华文化创意产业园,分为即墨花边专业博物馆、即墨花边技能培训中心、即墨花边研发中心、即墨花边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四大板块。园区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青岛大学、青岛城阳职教中心等建立了研学、研训基地,免费面向社会开放,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40余个团队、游客超2万余人(次)。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外贸订单几乎全部取消,给企业造成了重创。王军积极求变,乘着“抖音”的东风,借助平台的新用户、新场景,开启了网上销售。他于年开通了抖音账号“国华即墨花边”,不定时更新即墨花边制作教程的视频,通过直播推介即墨花边。一年多来,账号已累积近10万粉丝、直播间日销售额均超万元,扭转了以往花边产品只能销往国外的单一局面,迅速打开国内市场,在疫情之下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在直播过程中,王军发现国内市场对床品的需求量大,他会根据销售情况开发床单、被套、枕巾、抱枕等床上用品;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国潮风兴起,彰显传统文化的汉服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汉服+蕾丝云肩”的穿搭从“小众”到“破圈”,汉服产业显现出传统文化商业性转化的蓬勃生机。下一步,王军将与成都、长沙等地的企业合作,将即墨花边融入汉服和旗袍中,融入新产业链当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