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活动空间不足怎么办打造多样化育人

课后服务活动空间不足咋办?这所学校打造“角落教室”解锁多样化育人场景

围观

文章来源:张明霞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活动空间不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难满足、学生素养和能力难有效提升……如何突破课后服务面临的这些难点问题?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打造的多样化育人场景的“角落教室”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新思考,一起来看——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的难点体现为学生课外学习负担能否真正减轻,多样化需求能否真正得到满足,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力和创造力是否真正得到了提高。学校要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就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角落教室”是集资源型场景、课程化知识场景、功能性应用场景于一体的学习场景,是有时间的空间,有情境的环境,有领域的场域。学校利用角落教室资源,有效解决了课后服务的活动空间问题,增强了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角落教室:杠杆实验场

一、让学习“时间”被多样化资源“空间”所吸引

角落教室基于多样化的空间、技术、网络、媒体等资源,为课后服务打造充满魅力的育人场景。这些场景不是一成不变的:空间随时间需要打开或隔断;技术随时间推移不断升级;网络可以在当下链接过去和未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延展了时间的长度;媒体则使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成为了可能,从而增加了时间的厚度。

1.复合型阅读空间

为了让阅读与交流更广泛地发生,学校打造了多个复合型阅读空间,包括普通教室阅读角、三味书屋和廊道阅读区。普通教室阅读角,将走廊和露台打通,教室之间用旋转隔板断开。一方面打破班级界限,使班级交流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拓展教室空间,灵活适应自读、共读、讨论读等各种阅读需求。三味书屋,去讲台、去桌椅、去黑板。拥有一整面书墙,书柜前的阶梯做成下沉广场,便于学生围坐学习;懒人沙发正适合慵懒的读书时光;可移动的电子屏随时待命,是辅助学习的工具。关上门,就是一个安静的精品阅览室;打开门,书屋和门厅构成了融通的有机整体,门厅作为展示区域,陈列学生的书评、书画等,延展了书屋的空间,拓展了书屋的功能。廊道阅读区,利用一切角落作为书籍的动态展示区。人来人往,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偶然激发的机会大大增加,学生阅读行为的活跃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开放型科创基地

科学实验室、STEM中心、3D打印室、机器人工作室、杠杆试验场、能量转换园,这些科创基地成为儿童课后服务中的“网红打卡地”。科学实验室里,每张操作台上都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STEM中心,洞洞墙上挂满了各种操作器具,如扳手、钳子、电钻、螺丝刀等;3D打印室里,拿起激光笔,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立体打印显现了;机器人工作室,电脑屏幕上的一行行神秘代码,就能让机器人运动、工作、休息;杠杆实验场里,跷跷板、活动秋千都是探索杠杆原理的实用道具;能量转化园里,儿童脚踩自行车就能点亮百年悬铃木。这些工具、器皿、器械、场域,无一不深深打动着儿童的心灵,激发起他们澎湃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3.多功能艺术集市

美育是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在角落教室创设多功能艺术集市,就是要儿童在学习、创作和展示中,成为艺术集市的消费者、生产者和管理者,实现美的认知、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乐学百子图是位于学校中轴线两侧的两幅巨型浮雕,作为多功能艺术集市之一,两幅浮雕以工笔画手法生动展现了百名附小学子的乐学生活,每一张笑脸都令人动容,每一处场景都值得回味,每一个细节都耐人寻味。浮雕中间的拱形门厅可以形成集市空间,发起百人共绘、慈善拍卖等活动。钟楼二楼展厅是另一个颇具特色的多功能艺术集市,围合与开放、半开放的布局打破常规,将艺术与生活相连,使空间功能多样化呈现,越剧歌舞学习、“乐”字书法展、艺术交流沙龙等都可以在这里展开。弘毅楼门厅是流动的艺术展览集市,不同于传统的实物布展方式,八块55寸的电子大屏拼接成一个巨幕,师生作品既可以分屏展示、循环播放,又可以整体呈现鸿篇巨制。

4.联动式媒体中心

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儿童,就要给他们发出声音的机会和表达观点的舞台。学校将图书资源中心、言语实践厅、广播台和电视台等角落教室打造成联动式媒体中心,负责校园热点新闻的采集、制作和发布,成为具有综合性、智慧性和合作性的儿童媒体发布平台。学校图书馆延展了传统的藏书和阅读功能,增添了泛在学习空间、协作学习空间和个性学习空间,同时融入了多媒体互联网技术,使公共资源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儿童可以在这里发现新闻热点,深入挖掘价值高点。言语实践厅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媒体中心的资源协同,儿童可以在这里利用舞台、布景、摄像设备等实现拍摄、剪辑、加工、成片。广播台和电视台则通过网络设备发布新闻。

二、搭建寓学科、生活、问题情境于一体的沉浸式课程育人场景

课后服务要提高服务质量,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我们利用角落教室的多样化课程搭建课后服务的知识场景,寓学科情境、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于其中,整体建构沉浸式学习环境。

1.从单科到跨科——课程的学科情境之维

跨学科活动要坚持学科立场,基于学科情境,学习学科知识,体现学科文化,遵循学科逻辑,运用学科思维,最终实现学科育人。我们的课后服务中有许多基于角落教室的跨学科活动课程,比如“创客空间”课程、“艺欣学堂”课程、“创意积木”课程、“乐动心声”课程、“绘声绘影”课程等。

以乐玩园的低年级科学实验课程为例,科学老师将孩子们带到乐玩园的滑梯旁进行“滚小球”实验,让孩子们分组记录同一坡度不同起始点小球滚下滑到停止的距离,比较小球从不同坡度的滑梯滚下到停止的距离,并学习用图表形式将上述数据表现出来,然后阅读科学家伽利略做“滚小球”实验的相关资料,讨论自己与科学家做实验的异同,最后撰写实验反思。该课程让孩子在浓郁的学科情境中不知不觉学会了科学实验的步骤、用数学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2.从校内到校外——课程的生活情境之维

对儿童而言,课程世界里不光有学校老师,还有家长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和少年宫等校外活动机构。

低年级开展的“悬铃木下讲绘本”课程与新华书店合作,引进高质量绘本,孩子们在三味书屋听读绘本故事、欣赏绘本图画、联系生活经历、表达生活感悟。中年级开展的兴趣跑课课程,社区工作人员和少年宫等机构老师进校,在艺体中心为孩子带来围棋、羽毛球、健身操、书法等艺体课程,丰富孩子的生活,发展孩子的才艺。高年级开展的“核心素养”大课程,邀请专业人员为孩子带来专题讲座,人工智能、援非医疗队、古运河文化、传统发酵工艺等,这一个个生活中的话题为孩子埋下了好奇、探索、发现的种子。

3.从营火到山顶——课程的问题情境之维

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需要在真实问题情境下才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要在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任务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课后服务中,创设基于儿童兴趣、潜能与心理需求的真实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儿童主动地通过各种学习模式来寻求问题解决。

年9月,学校计划把校园东面的围墙开发成一片蔷薇花墙,如何实施?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真实复杂问题。在课后服务的劳动课程中,围绕这个问题,六年级孩子展开了研究。我们采用营火模式,孩子们请来园艺专业的志愿者家长进行专题讲座,比较花的品种,介绍种植技巧。我们还采用水源模式,孩子们分组讨论种植步骤与分工。还有一对一的洞穴模式,孩子们独立思考、独立撰写种植养护日记。山顶模式,则是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他们购买了花种,拿起了铲子,亲手种上了蔷薇花……

三、为课后服务表现性评价提供生动的应用场域

丰富的角落教室是带有专属领域特点的学习场域,它们为课后服务的表现性评价提供了生动的应用场景:好书推荐展,体现出评价主体的转换;媒体作品秀,展现出评价内容的丰富;艺术拍卖会,则体现出评价方式的革新。

1.好书推荐展:评价主体从单一到多方

好书推荐,学习目标是通过多种形式重现所学所得。三类复合型阅读空间有不同的好书推荐方式:普通教室阅读角,学生在一个阶段共读同一本书,以一本漂流阅读笔记接续摘录。从中相互学习,一学表格、思维导图等不同的摘录方式,二学他人的品鉴视角,三学他人的情感思想。三味书屋,有书墙、沙发和投影设备,场地较为宽阔,适合志同道合的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围绕某个主题推荐不同书目。每个人既要陈述推荐理由,又要在听完所有介绍后选出最想阅读的三本书。这个选书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对他人推荐称述时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的一种评价。廊道阅读区,文字推荐信展示在墙面,一月一换,路过的孩子可以驻足阅读,并在留言区记录读书感受,这种多人互动是最好的即时评价。

2.媒体作品秀:评价内容从知识到素养

联动式媒体中心出品的各类作品成果表现出附小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不仅乐学、善学,而且精诚团结、勇为敢当。从各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评价内容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的转变。言语实践厅,上演英语课本剧,反对校园霸凌现象,唤起附小少年内心的公平感和正义感。朗读亭,诵读红色诗歌经典,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作品获得市委宣传部嘉奖。广播台与电视台,朗诵孩子、家长、老师抗疫时期的来往书信,播放孩子自己制作的防疫知识讲座,演绎他们自编自演的抗疫励志歌曲,传播人与人的温情和善良。

3.艺术拍卖会:评价方式从结果性到过程性

通过一系列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有效规避结果性评价的偶然性与片面性,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素养发展的全过程。以乐学百子图这个角落教室为例,在这里开展艺术拍卖会,就是要设计一整套表现性任务。任务一,观察左右两幅浮雕长卷,从美术角度鉴赏评价,口头表达;任务二,选取浮雕中最感兴趣的乐学场景,或画或演,情景再现;任务三,文创设计,找出浮雕中的附小元素,设计书签、拎袋、T恤、帽子等;任务四,拍卖文创作品,筹措公益款项;任务五,将公益款项捐赠贫困山区儿童,实现德育目标。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年第20期,原标题为《课后服务活动空间不足怎么办——打造多样化育人场景的“角落教室”》

文章作者|张明霞

封图来源|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5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