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海宁姑娘把海宁美景搬到杭州国际

-05-:08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朱晓迪通讯员王中斐

5月17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分院届毕业生骆莹静紧锣密鼓地在杭州国际时尚周的静态展区布展,她的系列作品《石夹石记》5月18日开始在杭州展出,这一次,她用作品向大家介绍海宁。

鹃湖、西山、南关厢,在骆莹静的展区内,三张海宁元素的海报直冲眼帘。西山公园红鲤鱼池、紫微阁,南关厢街区这些海宁的景致登上海报、月历、明信片、手机壳、书签、徽章,成为展区内亮眼的作品,不少工作人员驻足观看。

土生土长的海宁姑娘

《石夹石记》的作者骆莹静是土生土长的海宁女孩,生在周王庙,从小学开始一直在硖石读书,宏达高中毕业后又来到长安,在东方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分院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她的生活浸润在海宁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中,大学里的老师同学都把她当成“海宁百事通”,有啥不知道的都会问她。

“去硖石玩,一定要去紫薇冷饮室喝八宝汤。以前在宏达读书,下了晚自习一定要去吃珍香斋的京粉和肉烧卖。”

骆莹静去过很多地方,近的上海、杭州,远到天涯海角的海南,虽然好玩,但总是让骆莹静感觉缺少一份家乡的熟悉和自在。对海宁割舍不下的情感,让骆莹静在高考报名时选择了家门口的东方学院。“真的是家门口啊,从家里出来到学校,坐公交车不用半小时,比以前读高中还要快。”

“不过我是上了大学接触了专业知识后,才开始用专业的眼光观察硖石的历史建筑。”在大学里,骆莹静加入了博雅工作室,接触了大大小小十几个项目,指导老师会带他们看设计案例,参与这些设计的过程中,她慢慢入门了,那段时间是她设计能力提升的关键期。再路过硖石的老街、建筑,她会停下脚步,看一看在河边洗拖把的老奶奶,看飞檐斗拱、看窗棱,看藤椅、木柜子,看竹编的水壶……

用设计再现海宁胜景

用专业的方式再现南关厢、西山公园、鹃湖和徐志摩旧居,是骆莹静设计这组作品的缘起。“石夹石”,取硖石因有东西两山,两山夹一水之意。用版画的形式、复古的风格,骆莹静绘制了硖石的部分历史建筑,把这些历史建筑印在了各种常见的文创类产品上。月历、明信片上随处可见红鲤鱼池、绿皮火车这些80后海宁人的集体记忆,就连我们现在须臾不可少的手机壳上也有它们的身影。

骆莹静还一改往常古板的旅游宣传册设计,引入了立体书的概念,打开这本宣传册,南关厢就立在了我们面前,视觉冲击力非常强。为了做好这本立体书,骆莹静跑到现场,自己构图、选景、拍照,选取立体书要使用的最好的视角。从印刷到装帧,整本书是她自己手工制作的,骆莹静想要直观地表现硖石厚重的文化。

毕业设计对学生来说是四年学习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骆莹静说,选题的时候她是有“野心”的,她想通过这组设计,为改善硖石的整体旅游形象提供些参考。选题之后,她担心能力不够、时间不足,担心坚持不下来,在导师的支持下,她才完成现在的作品。

“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作品还不够完美。”骆莹静只给自己的作品打了70分。

广受认可的设计作品

骆莹静的导师万紫超平日里就和她交流较多,在她看来,骆莹静是一个做事情靠谱、精细、负责任的姑娘,“不论是日常课程作业、工作室中完成的任务还是毕业设计,她不满意的作品会自己消化掉,好的设计还会做几套方案,来和我交流。”万紫超觉得,《石夹石记》的选题很精准,充分发挥了骆莹静对海宁地方历史文化了解较多的优势,比较全面地体现出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特点与元素。

《石夹石记》在内部展览的时候还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东方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分院副院长刘怡泓说:“这组作品可贵在学生努力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美,给历史建筑注入了现代性。”

同时,骆莹静的作品更与东方学院加强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的大趋势结合在一起,去年11月,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和海宁皮革城合作共建了海宁风尚学院,这是这所行业学院的具体成果。业内人士认为,这组作品可以继续延伸,做出各类文化创意周边产品,把硖石和海宁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播出去。

这也与骆莹静现在的想法契合,“我有颗创业的心,我要把海宁的历史文化和自己的设计结合在一起,让更多人看到我眼中那个古朴、美丽的海宁”。

骆莹静的作品20日前都会在杭州下城区东新路号进行展览。24日,东方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更会召开毕业作品专场发布会,届时会有更多的海宁元素亮相杭州国际时尚周的舞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