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享受的时代,鬼脚七是一个能帮助我们重拾本心的人。
他具有极其传奇的人生,卖过冰棍,当过三轮车夫,自学编程一路成为阿里高管,执掌电商圈最神秘社群“七星会”。他坐拥百万粉丝,到达自媒体人心目中的巅峰,却突然从尘世抽离,剃度出家,法号“行空”。一个人81天,多公里,不带分文,独自托钵乞食,从五台山走到峨眉山。如今,他长期在山间修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鬼脚七达到了最高层次的需要,已经完全可以实现财务自由,自如享乐了,可在这个时候,他却突然选择抽身而出,这种选择,时常令人疑惑。
我认为,与其说我们读不懂鬼脚七,倒不如说我们读不懂需求本身。
我们常常将人生的终极目的归于享乐,并且把享乐与自我实现挂钩,但显然不是的。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从一名学生到成为北大图书管理员,后成为我党创始人之一,经过多年革命,终于结束了我国长达一百多年的屈辱史,更让我国走上现代化道路,堪称千年伟人。自我实现了吗?毫无疑问。这样的人,不要说享受一下,一直享受下去也没人会多说半句,而且他想享受也完全不需要公家资助,要知道毛主席每年光是稿费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可这些钱与他的薪水一起都被用于资助亲人和革命同志了,很少一部分会留给自己。毛主席一生生活十分简朴,对湖南出生的他而言,每年春节时吃上一些红烧肉和辣子,就可算是极大的享受。去世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不过是几口大箱子和大量书籍而已,其中一口箱子中,还有朝鲜战场上为抢救重要资料而殉国的爱子毛岸英的衣服。
自我实现,从来就不是追求享乐。
鬼脚七当然不能和毛主席相提并论,但是他们的选择——一个选择将一生献给革命,一个选择修行——揭示的道理是一样的。当我们完成了自我实现以后,漫长的剩余人生中,是在享乐中度过,还是追求更大的精神享乐?他们为我们做出了正确的解答。
鬼脚七更将这些红尘内外的感悟化成了一本《人生处处是修行》。
《人生处处是修行》这本书中,有一篇《四十不惑》,四十岁以后,我们常常会感到莫名的孤独,因为当你睁开眼的时候,你发现周围的很多人都依靠你,上有老下有小的,而你可以依靠的却寥寥无几,无助感油然而生。
港剧里有个段子:只要在三十九岁那年不死,你也会到四十岁。说穿了就是人人都有四十岁的那一天,你也会遇到这样的事,请问此时该怎么办?
鬼脚七认为,四十岁的时候,我们得知道自己要什么,该有自己的处事原则,该做减法就做减法。比如说工作这件事情,四十岁的时候你拼搏奋斗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鬼脚七并不是提倡我们四十岁的时候想追求什么就去追求,而是建议我们多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人生处处都是修行》这本书中,鬼脚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注解,为我们揭示了人生追求的真谛,他为我们解析了“欲望作祟”的危害,比如有时候我们很想吃一些东西,可是吃到了,又觉得不过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分明对健康是有害的。
明知道有害,却还要去吃,这就是被欲望遮蔽了双眼,鬼脚七希望我们明白,欲望是会欺骗我们,掩盖我们本性,让我们去做我们本不应该去做的事情的,可是最后却又不会让我们获得精神满足。
人生是一场修行,《人生处处是修行》这本书,则帮助我们静下心来,更好地看待这个人生,明白享乐并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只有拨开云雾,方能找到最终的精神满足。
愿你我都能活得像鬼脚七这样满足、清净、自在。点击链接,立刻购买。
鬼脚七:人生处处是修行(京东专享作者亲笔签名本!随书附赠修心指南+精美书签。)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33.8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