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消失的手艺人丨即墨温泉王培霞以针

01:01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朱晓娟衣雨欣青岛报道

一针一线勾勒情怀,一钩一剪“诉说”文化。走进即墨温泉街道宫家村王培霞的“即墨花边工作室”,仿佛打开了一家花边博物馆,茶杯垫、沙发抱枕、桌布……所到之处,满目琳琅的花边作品令人啧啧称奇。王培霞正“挥舞”着手中的针线绣出花边的雏形,这一“绣”就是30余年。

热情让工作变事业

年,王培霞嫁到了即墨温泉街道宫家村,与丈夫一起在即墨花边厂工作。年,刚满23岁的王培霞辗转来到了即墨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担任绣制花边的工作。至此,她与即墨花边结下了不解之缘。

即墨花边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和80多种针法为一体,是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两种传统手工技艺的完美结合,代表了中国传统编织技术的最高水平。一套完整的即墨花边传统手工编制工艺流程可分为八项,分别是图纸设计、整料工人印制布花、花边编制、绣花作业、花边镶拼、产品晾晒漂洗、烫熨花边产品、花边细节修整等。

初到公司的王培霞虽然有些基础,但由于首次接触花边绣制工作,王培霞还是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我那个时候一天只能绣两条毛巾花边样,看着身边熟练工人的‘飞针走线’和老师傅的严厉教导。我就着急了。”王培霞说。

自那时起,王培霞就暗暗较劲,在8个小时的工作之余,她自学花边手法,常常绣到后半夜,手指头扎出血都不在乎。有志者事竟成。连续一个月的付出,王培霞从一个“新手”化身成了“专家”,花边绣制的技艺也在不断提升着。

责任让事业有成就

在发扬传统花边技艺的同时,王培霞也在推广着新式的花边成果。“传统工艺比较受欢迎,但是产品结构单一。所以公司一直在创新,我们编制花样也在发生改变。”王培霞边说边给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展示在展会上的花边作品,从栩栩如生的12生肖摆件,到古风浓厚的书签,都是即墨花边创新的成果,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

说话间,王培霞又拿出了展会上的桌布,从选材到编制手法给给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作比较。“这个桌布是纯手工制作的,手摸上去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品质是非常好的。”王培霞说。

除了花边缝制工作外,王培霞还承担着公司的派活工作,免费将花边技艺培训给周边老人、妇女。30年的时间,王培霞和丈夫帮助周边15个村庄,近百余人再就业,一年制作花边数千件。

“编制花边不费眼睛,深受老年人喜欢,现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王培霞说。

传承让花边有温度

即墨花边从原料加工到成品,需经过十几道工序,其每道工序的要求都十分严谨,全部由民间艺人手工编织而成。几十年来,虽然花边产品的品种及图案不断推陈出新,但手工编织这一独特技艺从未改变,从而使即墨花边的编织及生产很好的保持了它本真性。

虽然自己的儿子不再从事即墨花边这一行,但是王培霞从小给儿子灌输即墨花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王培霞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她儿子小时候衣服磕破了,她就用花边给儿子补上,儿子向小伙伴炫耀自己的花边衣服,引得小伙伴羡慕不已,这样的做法还掀起了花边衣服的热潮。

择一事,终一生。未来,王培霞将继续坚定的守护着即墨花边的传统技艺,让创新融入即墨花边的发展,以匠心更好地传承即墨花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