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真的是给孩子最高级的教养。从小读古诗词的孩子,身上的韵味和气质自然就能流露出来。
除此以外,古诗词也是中小学语文的重头戏。和以前相比,小学古诗古文新增了80%,初中古诗文更是占全部课文的51.7%,高中老师也常说:“得语文者得高考。”
尽管我们都知道古诗词学习很重要,孩子们却还是很怕古诗词,很多家长吐槽说,背几十遍还是记不住。
有这么一位复旦爸爸杨金志也曾面临过这样的难题,他的女儿刚上小学时,面对诗词手足无措。
他决心帮女儿慢慢解决这个难题,于是他开始每周跟女儿讲读、背诵一首诗,坚持了6年,从生活中激发孩子对诗词的兴趣。
现在,他女儿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三,还考上了上海市重点初中,并且热爱传统文化,国学功底深厚。
他就是诗词高手“大诗兄”杨金志,毕业于复旦大学,在权威媒体工作20年,诗词功底扎实,文笔生动幽默、别具一格,常被邀进行线下诗词讲座。
“大诗兄”线下诗词讲座图
在陪女儿的这6年中,他不断打磨自己的诗词讲解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
后来他决定将这些感悟写出来,分享给更多孩子,于是成就了《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这套畅销书,解决了无数孩子的背书难题。
全书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逐一介绍了余首古诗词,囊括60%以上的中小学必读古诗词。
诗词的意境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融为一体,读者可以边感受节气美景,边理解诗词,印象更加深刻。
1
-详细解读活泼有趣-
作者以二十四节气为顺序,精选每个节气对应十多篇诗词,让孩子在节气中去领悟相应的诗词。
立春之时: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梅花报春,魏晋名士的风雅流传千古;
夏至来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花映夏,写下了闲适生活的唯美意境;
秋分时节: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雁声送秋,记录了诗人辽阔高远的情怀;
大雪将至: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素雪封冬,呼唤的是穿越历史的深厚友情。
作者带我们跟着二十四节气的脚步,去观察日月星辰,雨雾霜雪的美,去领悟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的深情,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
读这套书,不仅能在节气中学古诗词,还能熟知天文地理、传承传统文化。
爸妈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在每个时令中体会自然景物变化,并鼓励孩子通过观察来吟诗、背诗、作诗,加深对诗词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诗词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苏轼的《浣溪沙》是这样的: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很多小朋友肯定是摸不着头脑,这是要讲什么?但是,当你读完大诗兄改编的现代诗之后,这首词就瞬间记在心里了:
细细的枣花落在衣衫上,村南村北响起了纺丝的声音。我的二大爷,推着小板车,在大柳树下卖他自家地里种的黄瓜……
这样生动活泼的语言,一下子把整首诗的画面拉到我们眼前,孩子一读就懂了。
2
-涵盖多个知识点-
每一首诗词都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情怀和感悟。
“大诗兄”杨金志对此进行了精简有趣的解读,涵盖农事物候、天文地理、传统文化、历史典故、文人雅趣、博物常识、生活方式等多个知识点,拓展视野和知识,提升格局和气度。
天文地理
例如在黄庭坚的《鄂州南楼书事》有这样一句: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大家都知道武汉是“三大火炉”之一,原因何在呢?原来是因为“四顾山光接水光”的缘故,水太多,水气蒸腾旺盛,再被阳光加热,简直就是一个大蒸笼。
夏天孩子们再听到武汉温度升至40度时,不仅可以感叹一句高温,还可以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这40度高温的原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传统文化
看了大诗兄解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才知道“桃符”是古代的春联。
每年春节,古人会把春联写在雕花彩绘的桃木板上,代表着年味和喜庆。
历史典故
汉高祖刘邦,就凭着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就能在诗词界分得一道光芒。
可你知道这是什么典故吗?大诗兄告诉你,这是汉高祖在亲征淮南王得胜归来后创作的。走进历史,我们就能感受刘邦的壮志豪情。
实用写作技巧
不仅如此,孩子还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实用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语文写作中。
例如描写“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可以有什么词呢?瞬间?刹那?弹指?须臾?……我们来看看诗人怎么写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
眼看红芳犹抱蕊,业中已结新莲子。
——晏殊《蝶恋花》
一个表示迅速的词也没用,却能把时光飞逝描写得深入人心,孩子们学会了这种手法,轻松就能写出高分作文。
4
-独家赠送音频,随时随地感受经典-
为了方便读者学习,我们找了专业的主播团队花费了近4个月时间录制音频。
小编为大家争取到免费的书籍解读音频80首,以春、夏、秋、冬为主题各精选20首。
同时,书籍的全部首音频已上架,想要的书友可以选择购买套餐二。小编争取到最大优惠,原价39.9元,随书购买只需20元。
书签呈现图
随书附带四个书签,每个书签有音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