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脉刺绣,飞针展绝技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jiankangbaiwen/44510.html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每一片不起眼的树叶,都有着世间独一无二的茎脉纹理之美,但大多数人都对它熟视无睹。而一位苗族绣娘,却因手指被树叶划破,无意间还原了遗失千年的“叶脉绣”。出生在贵州省铜仁市一个苗寨中,贫苦的山村生活赋予了杨丽勇敢、坚毅的品格。年,立志“飞”出深山的杨丽以优异成绩考上重庆大学,主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当地就业。年,因为儿子病重,杨丽果断转让了重庆的生意回到家乡。作为土生土长的苗家女,杨丽对刺绣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年初,儿子病情好转后,杨丽和妹妹开了一家民俗特产店,主要经营苗族刺绣、蜡染粗布和银饰等。也就是那年,喜欢徒步的杨丽在梵净山游玩时,被一片带刺的叶子扎到了手,瞬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有叶脉书签、叶脉画,为什么不能有“叶脉刺绣”呢?据了解,叶脉刺绣工艺最早出现在宋代,距今已消失了上千年。在西南一些部落民族也有通过叶脉刺绣传递信息的历史记载。于是杨丽将苗族、土家族、侗族等传统刺绣融入叶片之中,自然之美与中国传统刺绣的结合相得益彰。制作叶脉绣的叶子是杨丽在铜仁市梵净山景区原始森林中选取的优质树叶,经过30多道特殊工艺提取完整的叶脉。然而,在叶片上刺绣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杨丽在梵净山搜集了上千片树叶,经过蒸、煮、晒之后,叶肉部分被去除干净,树叶的筋脉在那层薄薄的叶皮包裹下显得越加精致。但叶脉干了,一碰就断。如何提高树叶的柔韧度,让叶脉片变得像布一样柔软,贵州民俗专家、植物学家申敏给了她答案。申敏告诉她:“叶脉的纤维之所以很脆,是因为它的碱性非常强,要削弱树叶的碱性,就得用酸性物质。你可以先将树叶用醋浸泡,并在蒸笼下面放上醋醺,然后再蒸煮一番。”按照这个思路反复实验,年10月16日,杨丽和家人终于见证了奇迹时刻:一片雪白透亮、薄如蝉翼、百折不断的叶脉片被成功制出,她的“叶脉刺绣”设想得以实现。同年11月,杨丽凭借《叶脉苗绣》作品,在“两赛一会”上获得了“贵州名匠”特等奖,同时也收获了大量人气和订单。随后,杨丽在家乡投建叶脉绣加工厂,让多名下岗女工、农村妇女、残疾女性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与创业。树叶加工后虽然柔软,但也极其脆弱。“这非常考验刺绣者的技艺,一般能在叶脉上刺绣的绣娘,都是有几十年刺绣功底的人。”杨丽说,从年到现在,在整个铜仁市能够做叶绣的,只有不到20人。“对于传统手工艺,人们越来越陌生了,我想做的,就是将这些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杨丽说,这条创业路是艰辛的,创业之初,由于市场上同类产品很多,产品销量不大。她意识到,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就必须拥有自己特有的刺绣品牌。杨丽告诉记者,几乎每个绣娘家里的收藏品不亚于一个博物馆。“贵州是少数民族大省,民族刺绣技艺源远流长,我会和其他绣娘一起,把黔绣发扬光大。”“未来五年,我有几个‘一百’计划。我将争取与一百位工匠或公司合作,将产品类别扩展到一百个,助推一百位母亲成为优秀的手工艺者。继续努力发展刺绣产业,帮助更多群众,助力旅游产业化发展。”杨丽信心满满地说道。(记者徐好雨杨军编译赵妍迪)原文见中国日报16-17跨版2条配图新闻,英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