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不开放的二楼什么样这本手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专业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当年,中共一大会址是怎么被找到的?纪念馆从不开放的二楼有什么宝贝?只有中共一大会址才有的石库门万字格栏栅长什么样?

年10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将推出红色文创——一本全手绘笔记本。用20幅手绘图,寻找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还原“家”最初的模样。

实物样本。本文图均为一大会址纪念馆供图

实物样本

寻找一大会址

根据上海市档案馆公布的史料记载,上海开始寻找中共一大会址是在年9月。一开始,寻访人员查找史料,认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点,是在上海法租界蒲柏路(当年叫白尔路,现为太仓路)的博文女校。但很快,这一“发现”被认为是错误的:博文女校并非中共一大会址,而是毛泽东等一部分代表的寄宿处。根据调查,中共一大会址应为原法租界贝勒路李汉俊寓所,但具体位置和门牌号不详。

实物样本

此后,寻访人员拜访多位当年代表及其亲属,反复进行实地查勘,确认贝勒路树德里即黄陂南路树德里(今黄陂南路弄)。贝勒路自年改名黄陂南路。

历时将近一年,直到年6月,上海方面确认“兴业路七十六号系当时的会址,此处当时地址是望志路一零六号,后门由贝勒路(黄陂南路)树德里出入”。

按上海人习惯,一般不从石库门房子的大门进出,而从后门出入。也就是说,“中共一大”召开地为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家”,这个家的名字叫“树德里”。

这是后人寻找中国共产党人最初家园的故事,也是手绘笔记本取名的灵感来源。澎湃新闻记者看到,这本笔记本朱红色封面,皮质面料,内里采用高档环保纸。封面上,采用烫金工艺保留当年牌匾模样。打开扉页,手绘插图就是树德里出入口里弄的模样。扉页左边,写着这本手绘笔记本的名字:“树人立德”。

对了,笔记本还有一个白色书封,上面写着:“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实物样本

从不开放的二楼场景得以重现

会址查实后,年初,修缮工程告竣。同年9月,会址内部亦布置就绪,最初,中共一大会议室布置在楼上,开始内部开放,征求意见。

以后,附近居民反映会址房屋曾经改建,已非当年原貌。当年的武汉小组代表董必武在视察后回忆,大会是在楼下举行,而不在楼上。当时的房主人,李汉俊的嫂子薛文淑也反映,他们家放在楼下客厅的大餐桌从未搬到楼上过。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核实,会址于年重新按当年建筑原状进行修复,拆除改建时增建的厢房,会议室亦按董必武和薛文淑的回忆布置在楼下。这样,会址从房屋建筑到内部布置都恢复了当年原状。

就这样,一直到后来几次改扩建,中共一大会址二楼都没有对外开放过。对不开放的原因,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解释,旧址二楼与会议没有直接关系,加之石库门楼道狭窄陡峭,避免观众意外摔倒。但往往有不明就里的观众会问:二楼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不开放?

这次,二楼当年的原貌,设计师用手绘还原。

澎湃新闻记者在设计图上看到,二楼的还原场景包括《通往二楼的楼梯》、《二楼会客厅》、《圈椅》、《茶几》、《风琴》、《高花几》、《长条椅》、《二楼卧室》、《藤书架》、《洗漱台》。所有还原场景的陈设都充满老上海的味道。据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介绍,所有物品,都按照当年的模样手绘,力求还原原貌。

笔记本的书签吊坠

还原原貌的,不仅仅是二楼场景。

比如,虽然上海目前还能找到一些当年石库门建筑,但中共一大会址过街楼处万字格栏栅的式样,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如果凑近仔细观察,还能看到里面嵌有贴金蝙蝠花饰和贴金石榴花饰。这一元素,不仅在手绘里还原,主创团队甚至还将这一造型,运用金属开模凹陷,做成了笔记本的书签吊坠。还未打开笔记本,满满的年代感便扑面而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指出,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负责文创开发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句话也是他们做这本手绘笔记本最好的注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