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文约字,阅读时长8分钟

写在前面的碎碎念

你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可能会存在质疑,难道我读了这么多年书都不会读书么?我想说,可能是的,或许我们之前的阅读方法都是错的。我之前看书的时候会翻一下书的目录,觉得感兴趣就会开始阅读,但是常常阅读完一本书过一阵时间就会忘记书中的内容...通过一些文章零散的了解的读书方法,发现自己的阅读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自己读书不做笔记,阅读速度很慢且容易中断等等问题,后来就有朋友推荐读一下这本书可以矫正自己的读书方法,于是一个月前在公司图书架借了这本书抽空利用碎片时间读完。

读书一定要做笔记,哪怕只是摘录书中你感兴趣的某句话都可以!过一阵时间翻自己之前的读书笔记就会发现之前的问题,这样子才可以提升,因为人不就是不断地颠覆自己曾经认为对的东西才会成长,认为昨天的自己很傻缺,今天才有可能会去改变嘛。

日后如果有机会再读此书,说不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思考。

关于本书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年,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通过这简短的介绍如果你对这本书有那么一丝兴趣,不妨看看我读书过程中做的书摘~

书摘

第一篇阅读的层次

1.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要主动阅读,阅读目的是为获得资讯而读,为求得理解而读。

吴军也说过读书有三个层次:一是消遣娱乐,陶冶情操;二是学东西,为了实际的用途;三是获得精神上的启迪。

2.阅读的层次

四个层次如下:

基础阅读——初步阅读;

检视阅读——强调时间,系统化略读;

分析阅读——完整读书,在书中追寻理解;

主题阅读——同时比较阅读多本书,列举这些书中的相关之处。

3.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的阶段

第一阶段:阅读初期保持注意力等能力;

第二阶段:培养自己阅读兴趣;

第三阶段:快速建立上下文理解能力;

第四阶段:对前面阶段精炼与增进。

4.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检视阅读原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这本书,不知道这本书内容是否对自己有用;想要发掘书中所有东西,但是时间有限。

1.先看书名页,有序言就看序言:看完之后对书有了概念,知道属于什么类型。

2.研究目录页:了解书中大致框架和内容。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进行完前四个步骤可以初步确定要不要读这本书了,以下为真正开始略读书的步骤:

5.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把书打开,翻翻看,念几段话,有时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设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继续读下去,略过哪些不懂的部分;第一遍读完之后再重新重读第一次略过的地方,增进了解。

阅读的速度:每一本书,不论多么难读的书,在无关紧要的间隙部分就可以读的快一点;而一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该慢慢阅读的内容。

逗留与倒退:手指顺着一行字一行字移动下去,眼睛跟着手指移动,读到所指的字。

5.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要求

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节部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做笔记的原因:1.读书不犯困;2.刺激自己思考;3.将自己感想写下来,帮助记住作者的思想。

做笔记的几个方法:1.画底线——画重点;2.画底线部分再画一道线——表示重中之重;3.空白处做星号——强调某一个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并折页或夹一张书签;4.在空白处编号——为作者某个论点的一系列重要陈述做顺序编号。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页码——相关联的论点或内容做好标记;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7.在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自己内心会有问题或答案,记录下来方便回想书中内容。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结构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细节内容,可以用xmind等脑图进行记录;

概念笔记:同一个主题,阅读不同的书,记住主要概念和不同书的页码;

辩证笔记: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从很多书中摘要出来,再用上概念的结构。

培养阅读的习惯

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实际去做中学习到如何去做的道理。在自己养成阅读习惯的前后,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阅读能力与速度的不同。

由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

一个人只要学习过一种复杂的技巧,就会知道要学习一项新技巧,一开始的复杂程度是不足为惧的。也知道他用不着担心个别的行动,因为只有当他精通这些个别的行动时,才能完成一个整体的运动;规则的多样化,意味着要养成一个习惯的复杂度,而非表示要形成许多个不同的习惯。

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6.一本书的分类

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分析阅读首要原则: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开始阅读之前知道。一开始时,你要先检视这本书——用检视阅读先浏览一遍。你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然后最少要看看作者的序言、摘要介绍及索引。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

许多人会忽略书名或序言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要将手边阅读的这本书做分类是毫无必要。他们并没有跟着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走。如果他们试着跟随这个规则,那就会感激作者的帮忙。显然,作者认为,让读者知道他在写的是哪一类的书是很重要的。

实用性vs理论性作品

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成长或长程的功效;而理论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7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