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https://m.39.net/disease/a_x4i2zos.html
“文物冰箱贴,怎么这么好看!”近日,一位游客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在南京博物院买回的“南京特产”——一套瓷器套装冰箱贴,引来围观。
这套“文物”包含了四件“瓷器”,设计灵感分别来源于清乾隆炉钧釉双耳瓶、豆青釉堆花纹马蹄式水盂、祭红釉玉壶春瓶、茶叶末釉石榴尊。因为器形、色彩皆不相同,单独摆放“各美其美”,集结在一起则彰显着中国式审美的雅致。最出人意料的是,它们还是真的可以插花的冰箱贴。绿瓶配红花,蓝瓶配月白,一位广东网友晒出自己父亲的“杰作”,得到高赞。摘几朵时令鲜花置于古老器物之中,审美与创意、历史和生活,好像一下子就在朵朵花开中“美美与共”了。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7月至8月,国内旅游人数预计将达到13.31亿人次,同时,多地博物馆宣布入馆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当人们返程,他们带回的旅游地“特产”已不再仅仅是食物或纪念品,更有一种新的“品味”。在社交媒体上,人们热情地交流自己游览博物馆时获得的古老又时尚的文创产品。这种代表地域文化的“新特产”,正在深入年轻人的生活中。
为什么说是新特产?以往人们到各地旅游时,提到当地的特产,大多会想到地方美食、手工艺品等等,很少会想到文创产品。一方面,这是因为过去大部分人还没有形成对文创产品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当时博物馆可以拿得出手的文创产品也不多,一些做工粗糙、设计平庸的文创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尽管从年开始,作为“头部”IP的故宫文创在一步步尝试中“发力”,但对于大部分省级尤其是基层博物馆来说,开发文创产品仍然面临诸多困难。虽然这些博物院有意加大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但资金、设计、管理、营销都是现实问题。虽然在设计大赛中也不乏好创意,但大规模量产需要大投入,博物馆不敢贸然行动。有些博物馆为简便起见,选择购买现成且设计价值有限的产品,然后在上面加上自己的元素和标签进行销售。
但近年来在国潮文化的带动下,博物馆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爱上文化体验和精神消费,文创产品也好似“活水养鱼”,在认可、青睐和需求中得到快速发展。有关数据显示,87.5%的博物馆旅游者曾为自己购买文创产品;57.7%的旅游者曾购买文创产品赠送给他人。而这个暑期,文博文创更是成为文化消费热点之一。
文博伴手礼究竟有何魅力,让年轻人乐于将它们装进行李箱带回家?
首先,中式之美是中国千年文化的结晶。后母戊鼎、四羊方尊、青铜大立人……博物馆将自己的“镇馆之宝”等馆藏资源设计成了冰箱贴、饰品等生活用品,参观者不仅带回颜值爆表的文创产品,更带回了历史、故事和背后的文明。佩戴着从三星堆博物馆带回的黄金面具金属胸针,贴上在杜甫草堂购入的可翻页古风线装书籍《绝句》冰箱贴,承载着千年厚重历史的“中国味道”在日常生活中弥散。
其次,新一代的文创产品很懂年轻人的心,让设计贴着情绪走。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将洛阳铲和土放入盲盒中,让消费者亲身参与挖掘文物的过程,体验文物“出土”的感觉;苏州博物馆开发的五代秘色瓷莲花碗DIY拼插日历同样精妙,用户需要亲自制作一个像盛开莲花的“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然后将其放置在设计独特的台历上展示。这些产品不再仅仅满足于收藏,而是试图通过更多的参与感,让受众获得沉浸式体验和情感价值。
当然,人们对社交感染力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例如,最近以西安大雁塔为原型设计的文创玩偶“塔宝”背包,因为其可爱搞笑的表情和造型受到众多年轻人的青睐。人们戏称它是真实的“显眼包”,许多人将其与当年的丑萌版“马踏飞燕”相提并论。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纷纷背着这个“显眼包”打卡,进一步帮助了它的走红。目前,该产品已经供不应求,处于缺货状态。
从在T恤、书签上简单复制文博符号的文创1.0,到通过设计“卖萌”,主打颜值和趣味的文创2.0,再到如今更加注重“参与和体验感”的文创3.0,文博资源与人的关系正在被重塑。带着“越王勾践剑”公交卡出行,到博物馆吃一碗“编钟”卤蛋牛肉面,未来,文化创意思维将像毛细血管一样贯穿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文化传承是其生命力的根本。
(记者陈洁)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张姣姣邓雯婷
审核:侯力明张东海
终审:管云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