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南柯insight
年,化学工业巨头3M公司尝试开发一种高黏性胶水,但事与愿违,最终调配出来的胶剂黏性很弱,只能够粘住几张纸。像其他失败的实验品一样,它很快被束之高阁。
但几年后,公司的一名员工阿特·弗莱伊(ArtFry)偶然想到,这种胶水能用来将记录页码的书签贴在他的赞美诗集上。就这样,一项划时代的办公产品——便利贴——诞生了。
在历史上,这种“违背初衷”的偶然收获不在少数。以色列阿里森商学院的研究员雅各布·戈登堡(JacobGoldenberg)在回顾人类几百个最重要发明的起源时,就发现在几乎一半的事例里,人们都是先发明了某个东西,然后才找到了它的“正确”用法。
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
最初用于辅助麻醉的氯丙嗪,后来成为了精神病药物的基石;
研究杀虫剂时鼓捣出来的三氯蔗糖,后来作为人工甜味剂添加到了各类食品中;
制造雷达的美国雷神公司发现雷达发出的微波也能加热食物,于是造出了微波炉;
失败的心脏病药物西地那非也因为有趣的副作用而成为今人熟悉的“伟哥”……
同样的逻辑,当然也适用于互联网。比如,被用来“放新闻”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