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创又出新从开盲盒挖文物到我

伴随着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的揭晓,人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射到考古发掘上。而作为普及考古文博知识、吸引更多人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博物馆,也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点燃人们对考古发掘的热情。

继“考古盲盒”之后,“修复盲盒”又成功掀起网络热潮:在哔哩哔哩(B站)网站,Up主纷纷发布视频,分享自己亲手挖掘的“文物碎片”并将碎陶片拼成仕女俑,甚至亲手将小铜镜打磨得光可鉴人的过程,让观看者连发弹幕,大呼过瘾。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认为,他们推出的这个系列可以算是文创产品的“3.0”版本。“1.0的文创主要是各种文物主题的纪念品,书签啊冰箱贴啊这些;2.0的文创渐渐拓展到美食和视听类型,比如造型雪糕这些;3.0的文创产品则更注重互动性与交互性,就像现在也很火的‘剧本杀’一样,融入体验和游戏的元素,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

唐代红陶女俑(河南博物院藏)

民间的高手:

妙手生花的“修复大师”们

有关考古盲盒的话题,最初是在去年12月初热起来的。先是有人在网上直播考古盲盒的开盒全过程,先后“发掘”出了青铜虎符和兔首印章等,引起了网友的围观和“种草”。率先推出该盲盒文创产品的河南博物院借此热度,在其官微和网友们互动抽奖,短短几个小时便吸粉一万多人,其淘宝网店也迅速迎来一波“断货潮”。受此创意启发,国内多家博物馆也纷纷推出了以自家馆藏宝物为原型的考古盲盒。

年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曾风靡一时,到今年夏天,河南博物院的考古文创再度悄然出新,以接近考古现场真实情况的“碎片文物”形态,鼓励人们自己动手“在家里修文物”。

“前几天朋友给我送了这个河南博物院的文物修复盲盒,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考古文创,你会从一块土里挖出一些‘文物’碎片,然后把它修复起来——我决定在这个基础上搞点儿不一样的事……”B站Up主“小鱼杀手uu”是这样在她的视频里开头的,随即,她挖开了一个包裹着唐代仕女俑陶瓷模型的土块。

“发掘”

“修复”

将碎片从泥里一一掏出并清洗完毕后,该Up主按照说明书的指点,将附赠的修复工具石膏粉、白乳胶和金粉混合,调出了一摊“金泥”,还自己另外加入了一点夜光涂料,并特意用镊子掰掉了陶片的一角,在仕女俑的胸口位置留出一个小洞。

随即,她将仕女俑细心粘好,按修复步骤用胶条捆好固定,等待干燥。等待的过程中,“小鱼杀手uu”继续发挥创意,用之前包裹陶片的泥土塑了一个底座,粘上细碎的干花,然后用软陶泥另外捏了一个迷你仕女,将其粘在之前特意留出的小洞里,制造出一幅“仕女俑上的仕女赏花”立体图,令观看者称赞不已。

再创作

创意修复成品(以上图据“小鱼杀手uu”视频截图)

另一位Up主“梅男”则一板一眼地完成了两只彩陶钵的修复,他一边操作一边不忘给大家科普文物修复知识:“根据陶器修复的最小干预原则以及信息最大化保留原则,我们要在不破坏其完整性的基础上,最小程度地使用修复膏……”完成修复后,他还不忘填写档案袋,做得十分到位。

唐代海兽葡萄镜(河南博物院藏)

至于铜镜打磨,Up主“干饭侠于明媚”在打开了一个传奇系列盲盒并挖出一面“唐朝铜镜”后,自己准备了砂纸、金刚研磨膏和化妆棉,开始卖力打磨。因为这面铜镜没有把手,只是一个单独的圆盘,并且比一元钱硬币大不了多少,他在用砂纸打磨的过程中搓破了自己的指尖,还有人忍不住发弹幕说:“唉,人家好不容易做旧的……”

最终,这位Up主经过三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成功将这面雾蒙蒙的仿古铜镜磨成了一个接近完美的银色金属镜面。在B站的相关推荐中,铜镜打磨的视频有一堆,很多人都乐在其中。

刚“发掘”出的铜镜

用砂纸、磨砂膏等打磨

打磨完成后(以上图据“干饭侠于明媚”视频截图)

此外,还有可以描金的双连壶——调好金粉涂料后,可自主描绘图案——更是成了许多网友挥洒创意的窗口,有画恭喜发财的,有画卡通动物的,五花八门,精彩纷呈。

制作的升级:

当地村民对文物越来越熟悉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认为,“文物修复”盲盒可以算是文创产品的“3.0”版本。“1.0的文创主要是各种文物主题的纪念品,书签啊冰箱贴啊这些;2.0的文创渐渐拓展到美食和视听类型,比如造型雪糕这些;3.0的文创产品则更注重互动性与交互性,就像现在也很火的‘剧本杀’一样,融入体验和游戏的元素,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

宋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种包裹在土里、做成“挖宝”概念的玩具,其实网上很早就有了,不过多半是针对小孩子的,里面装的是“恐龙化石”“矿石”“兵马俑”之类的模型。从年开始,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便与其合作公司开始研究:如何让考古文创更有趣。当时已经火爆起来的盲盒也在考虑之中。宋华认为此处的“盲”字重点应在解密——像考古一样,解开历史的谜团,普及古代文物的知识。“考古和开盲盒很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

河南博物院“散落的宝物”盲盒

考古盲盒里,包裹“文物”的泥土来自洛阳附近的邙山,历代多有帝王、名人葬于此地。用邙山的泥土烧制出来的“三彩”色彩艳丽、线条流畅,但宋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最初调制和烘烤这些用来包裹“文物”的泥土颇费了一番工夫。

“最初比例总调不好,土不是太硬就太软,厂里也还没有足够大的烤炉(烘干泥土),主要靠晾晒,要让这些土坨子既不发霉也不开裂,其实还挺难的。”

后来,随着考古盲盒大受欢迎,这个小村子里很多原先去外面打工的村民都回到老家,进厂工作,“一个月能拿多块钱工资,而且慢慢的,这些老乡们也对文物越来越熟悉,知道我们的镇馆之宝是什么,以及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宋华说,“我们了解到之后也挺开心的。”

河南博物院网店示意图

此外,给这个团队带来最多动力和乐趣的,莫过于通过客服与买家的沟通。“有人专门找我们定制考古盲盒来求婚,让我们改造一个盲盒,把戒指埋土里重新把土裹上;还有一个女孩子,老公是研究青铜鼎的,考古专业,她就自己去找了一款高仿的鼎寄给我们,让我们帮她再裹进土里做成定制盲盒送给老公。”

还有去山区支教的年轻人,打算给班上的孩子们买一批产品作为礼物。“当时盲盒的产量还不够高,发货比较慢,他特意留言说,怕出发前来不及收到。我们客服看了就尽力给他提前安排。”宋华一一回忆这些温暖的幕后故事,“点滴积累下来,真的会让人内心变得更柔软。”

灵感的互动:

通过文创拉近与历史文化的距离

宋华说,博物院很多文创产品的灵感都是来自和买家的互动交流,“网友们真是很有才,也给我们提了很多好建议。”

比如虎符,是考古盲盒中一个常见的款式,有人买了多个盲盒,挖出几个都是虎符,心有不甘。于是博物院网店很快推出兑换服务——寄回两个虎符,就可以换回一枚大将军印——因为虎符本就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一半在将领手中,另一半在皇帝手中,只有合并使用才能调兵遣将。

看到网友纷纷表示动手打磨铜镜很有趣之后,他们很快推出了铜镜打磨套装,手套、海绵、金属磨砂膏、麂皮绒布一应俱全,还在详情页加入了有关铜镜的知识:“铜镜……和空气接触时间长了,会逐渐变得黯淡无光……古人很形象地称之为‘昏镜’,需重新磨拭镜面才能让铜镜光可鉴人。”——这话出自《朱子语类》,“镜本明,被尘垢昏之,用磨擦之工,其明始现。

河南博物院“文物修复大师”盲盒

这一波升级的“碎片修复”,宋华透露创意主要来自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今年年初我们去厂里调研,马院也一起去了,他是考古专业出身,就建议说如果能把一些碎片放进去,模拟灰坑,让人挖出来再拼好,会更有意思。大家一听都觉得这个好。”

马萧林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随着95后、0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正逐步成长为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因此博物院在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时,就将青少年群体作为重点目标人群,借助文创产品延续文物的生命力,拉近他们和历史文化的距离。

于是他们团队立刻开始研发,在今年四、五月就推出了样品,继而推出了最近在网上掀起创意热潮的“文物修复大师”套装。在此之前,河南博物院的两大考古盲盒系列为“失传的宝物”与“散落的宝物”,前者直接可挖出完整的文物模型,后者则是挖出碎片然后修复,难度略高。

如果说“散落的宝物”系列主要是模拟考古人员在遗址现场灰坑中发掘文物的场景,那么这个“修复大师”系列则是模拟文物运至文保库房和研究所后,进一步清理和修复的场景。

河南博物院网店示意图

“产品与产品之间、方向与方向之间,形成了一种策略性的配合,一步步引导大众体会到考古的真实情况和考古人的不易。”宋华说,“渐渐地让这些意识在年轻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也让不懂历史考古的人,通过文创一点点来了解我们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多家博物馆推出的创意文创产品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是从“文物超活化”原型创作大赛的优秀作品中选出,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和纹样为基础,参考鸮、饕餮、觥大、觥二、牺尊、凤鸟等形象设计出的Q版手办,又憨又萌。

陕西历史博物馆“青铜小分队”盲盒《国家宝藏》官方店的“大唐仕女瑜伽”系列盲盒同样源自“文物超活化”,设计灵感来自河北博物院彩绘散乐浮雕中的唐代仕女,娇憨的侍女们摆出各种瑜伽造型,宣言是:“保持好身材,明天就出道。”山东博物馆的“国宝探秘”盲盒也被不少B站Up主纳入开箱视频,其中知名美食Up主“吃货小伟V”就买了全套8个盲盒,在镜头前一一挖开:汉代的虎符、刻有文字的甲骨、明朝的金币、东汉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以及新时期时代的红陶兽形壶等——虽然都是模型,也让他大呼过瘾。

山东博物馆“国宝探秘”盲盒就连名创优品都跟着推出了以甲骨文、唐三彩和十二生肖兽首为主题的考古盲盒,红星新闻记者在B站看到,两个女孩合力花了十多分钟时间,将一只赭红色的凤首壶从泥块中挖出后,雀跃不已。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今年5月在其天猫旗舰店推出了一组“祈福神官”系列考古盲盒,将博物馆最出名的几个文物形象融入其中——青铜大立人(印章)、金面铜人头像(书签)、青铜纵目面具(香插)、青铜神鸟(摆件)、铜鸡(笔托摆件)和陶猪(镇尺),个个都带着神秘的萌感,且有一定的实用性。

三星堆博物馆“祈福神官”盲盒这个系列的盲盒还因在工具配备方面的贴心设计受到不少买家称赞。一位买过不少考古盲盒的朋友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通常把泥块敲开之后,操作的台面很容易就弄得很脏,需要预先铺好一次性桌布或大张的纸。而三星堆的包装盒足够大,可以直接在盒子里开,泥土不容易外溅。“这个盲盒还附送了简易护目镜,以防大家又撬又挖时,小土块迸到眼睛里,这些设计都很好。包括他们给的工具是小凿子和小锤子,用来挖开土块的话比洛阳铲好用,因为后者主要是用来探洞的,挖土并不趁手。”三星堆文创馆负责人钟科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这个系列的6个盲盒里,还埋了一个“隐藏款”——那就是著名的通天青铜神树。“神树拆分成十几个碎片,平均分排到这6个盲盒里,如果集齐6个不同的盲盒,就可以用这些碎片拼出一棵神树。”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

编辑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