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让植物叶画种得以增加,植物叶的附加值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挖掘。现在,叶脉画作品已经进入公众视野,叶脉画特有的大自然气息以及其独特的个性,让它的艺术价值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旅游景点、影楼、收藏品市场、学生群体中都出现了叶脉画的身影。
我的家乡汉川市,素有“江汉明珠”之称,自然环境优美。我所在的学校地处仙女山脚下,新建的校园,植物茂密、品种繁多。校园的秋天是最美的季节,各色的树叶铺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若就地取材,将叶脉画带入到学生的课堂中,会在很大程度上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他们进一步了解植物、了解学校、了解家乡,做出铺垫。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运用工具和技术处理树叶,并在树叶上进行绘画创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素养目标
1、了解“叶脉画”工艺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刷叶脉的技巧和方法。
2、能够运用绘画、书法等美化叶脉书签,发展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掌握叶脉画制作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工具制作一张有创意的叶脉书签。
四、教学难点
运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叶脉的制作。
五、教具准备
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装置、容器、树叶若干、镊子、瓷盘、胶水、着色颜料等。
六、学具准备
不同种类的树叶若干、镊子、瓷盘、胶水、着色工具、多色丝线等。
七、活动准备
1、初探叶脉画:树叶的秘密(亲子调查)
课前收集你对各种树叶的了解,树叶的结构,学生和家长一起探索。
让家长带着孩子探索感兴趣的问题,家长身份转化为共同学习者,共筑家校合作平台。)
2、叶脉画知多少(家校问卷)
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了更好的展开课程,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探索:关于叶脉画,你知道多少?
叶脉画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叶脉画需要很多的工具,如:镊子、胶水、溶剂等。叶脉画不是一步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才能制做作出一套漂亮的作品。
在本次任务中,学生初步了解了叶脉画制作所需要的工具及工序。通过家校合作,调动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使用调查法进行初步探索的自豪感,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八、活动过程
1、导入课程
教师提问: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籍时,你是如何记住页码的?(折书、书签)
教师引入:书签用来标识书本的特定页,可以方便我们返回查阅。老师了解到一种独特、漂亮的书签,今天,就想带领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做一做。
出示课题《叶脉画书签》
(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展示美丽的叶脉画书签成品和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赞叹,调动学生的热情。
(2)用多媒体展示树叶的叶脉,让学生回忆、思考:叶脉的作用?
小结:叶脉是叶的输导组织与支持结构,它为叶提供水分和无机盐,同时输出光合产物,它支撑着叶片,使叶片能伸展于空间,保证叶的生理功能顺利进行。
运用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叶脉画,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和表现。
(3)学生说一说:你所见到过的书签有什么材质和特点?
小结:制作书签常用的材料是纸或树脂。其它材料如:皮革、银和黄铜之类的金属、丝绸、木材、织物等都可以用来制作书签。它的形状以长方形薄片状居多,也有其它特殊的形状。书签画面随意,取材广泛,哪怕是一张用过的火车票、飞机票都可以当做书签。除图画内容外,艺术化的书签也常在材料和造型上有所创新。书签比折书等记页码方式更方便,对书的损坏度更低,是很好的一种记页码方式。
(4)学习叶脉和书签的内容并将二者联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小结:叶脉画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利用植物叶作画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以植物叶作为艺术品是有据可查的。古时佛教利用植物叶制作出《贝叶经》、《菩提叶画》等叶脉作品,现已被我国的多地博物馆予以珍藏。其中,菩提叶画与佛教渊源颇深,菩提树的原名为“阿摩洛珈”,菩提寓意觉悟、智慧。所以菩提本无树,只因佛祖释迦摩尼在该树下悟道成佛而得名。之后,佛教就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他们也经常以菩提树的叶子制作成叶脉画和在叶脉上写佛经,赠与信众以祝吉祥。南宋时期,人们将饱满而且色泽均匀的菩提叶,经过手工处理制作成叶脉,再根据叶子的自身形状、纹理、用传统的绘画起稿、上色等,经历几十道复杂工序,绘制出一件件艺术品。叶脉画书签不仅是实用品、更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2、初选材料
(1)教师呈现不同品种的树叶,玉兰叶、桂花叶、杨树叶等要求学生分析探索哪一种树叶更有利于叶脉画的制作。
(2)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撕、折、卷”等方式进行对比,感受不同树叶叶脉的“厚薄度”“硬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初步选择制作的树叶。
3、制作叶脉
(1)先观看树叶制作叶脉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制作的方法和大致步骤。
运用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叶脉画,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和表现。教师演示操作制作方法,使学生形象感知、了解制作叶脉画的过程。
(2)思考自然界腐蚀叶肉的原理。
展示自然腐化的树叶,对比叶脉书签,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得的叶脉书签是怎样得到的?学生可能回答(去掉叶肉),教师追问:如何去掉叶肉?自然界是通过什么腐化叶肉的?学生可能回答(利用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要求学生进一步观察自然界腐化的树叶,提问:叶脉有没有被微生物分解掉?叶脉的腐蚀程度和叶肉一样吗?为什么?此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发现,叶脉也能被腐蚀,但是由于叶脉更坚韧,腐蚀程度远弱于叶肉。
小结:不能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直接得到叶脉书签。
(3)教师介绍腐蚀药品。由于氢氧化钠还没有正式学习过,教师做简单介绍,以正确认识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出它所配置的溶液可以腐蚀树叶。
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中,了解正确使用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防止学生过分轻视潜在威胁,或者过分恐慌不敢动手。
(4)学生观察教师操作提问:如何加速腐蚀的过程?学生很快能想到加热。请学生作为小老师讲解加热装置,其它学生补充注意事项。在含有一定质量分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片树叶。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颜色,溶液的颜色,叶肉剥落情况,观察变化并汇报。请学生说说实验注意事项,并把自己设想的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猜测叶脉书签的制作流程,并绘制流程图。用方框代表基本步骤,用红色小字在旁边标注操作要点或注意事项。
(2)完善制作流程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猜测的制作流程的图片,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流程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它学生可以对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比较不同流程的优缺点。接着展示既有的流程图,请学生指出异同,并说说对于有差异的地方,你有什么想法?小组讨论修改本组的流程,并绘制流程图。
通过在生活中的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感受自己劳动的成果,体验一种成功感。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发言,讲解叶脉的制作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制作时应该注意安全;叶脉制作使用镊子轻轻拿放,以免破损;根据制作经验,玉兰叶、桂花叶最适宜于制作叶脉标本,杨树叶、白蜡叶、榆树叶也可以做,只是效果会差一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自己探索制作叶脉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学习方法和制作打好基础。
学生在讨论中了解并掌握制作步骤,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设计叶脉书签
方法(1):对叶脉进行染色。教师提供几种颜色的颜料,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叶脉书签所染颜色并染色。
方法(2):在叶脉上写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写几个能反映该内容的字。
方法(3):在叶脉上作画。有绘画基础的同学可以自己在上面画,没有绘画基础的同学可以在上面贴画。
通过叶脉画的制作,掌握制作叶脉画书签的基本方法,感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基本掌握制作叶脉书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制作叶脉书签的基本技能。
学生制作过程及部分学生作品
九、教学反思
帮助学生搭建自我探索、展示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后服务的合作学习中体验劳动和学科交叉带来的成就感、愉悦感,是本节课设计的初衷。学生在整个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很强的互动、合作的能力。设计出来的作品超出我的预期,完整、精美、富有童趣。
教育提倡“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及其跨学科的知识。”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扮演着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观察学生在不断的遇到难题,协商、思考、调整再解决的过程中互帮互助,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地发挥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
叶脉画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我将继续带领学生探究创意。相信在今后叶脉画系列制作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更多更加富有创意的作品。
(作者:湖北省汉川市城关中学邱菊)